“采芝齋”這個老字號是杭州的還是蘇州的
采芝齋 中國老字號糖果店。全稱蘇州采芝齋糖果店。位于江蘇蘇州市觀前街,在上海等地設有分店。建于19世紀末,素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的蘇式糖果而聞名中外。采芝齋自產自銷的糖果上百種。主要有各式松子軟糖、烏梅餅、九制陳皮、沉香橄欖等。其特色是選料講究、加工精細、營養(yǎng)豐富、甜香可口,既有中國傳統(tǒng)糖果的特色,又吸取西式糖果的長處,自成一格。糖果內的某些原料,不僅好吃,且具有滋養(yǎng)補益作用,寓藥理于甘美食品之中。采芝齋糖果,蘇州人老少咸知。開設在觀前街東段的采芝齋糖果店是家有百余年歷史的老字號。清同治九年l870年,采芝齋創(chuàng)始人金蔭芝河南人,以五百個銅板的微薄資本,購置了熬糖爐子、小銅鍋、青石臺、剪刀等簡陋工具和少量的糖果原輔料,在觀前街73號原吳世興茶葉店門口設攤。開始,只賣粽子糖,攤上擱一塊"家住玄都東洙泗巷口小糖攤"的牌子,當眾熬糖、剪糖。因剪出的糖塊形似粽子,故名粽子糖。傳說這種制糖技術源于《吳門表隱》所載明末的謝云山,故又稱"謝家糖"。金蔭芝經十多年經營,積聚了一些資本,光緒十年1884年,在其子金憶萱輔助下,于觀前街72號現(xiàn)生春陽一部分自立店面,自產自銷糖果、炒貨、蜜餞,延續(xù)至今觀前街72號原是采芝齋古董店,原店主夫婦平時與金蔭芝常有來往,十分友善。夫婦倆后因年老無嗣,準備回寧波故鄉(xiāng)安度晚年,于是將那一開間的古董店租賃權轉讓給了金蔭芝。金氏移入后營業(yè)如魚得水,除自產自銷蘇式糖果和炒貨外,又增加了蘇式蜜餞,營業(yè)日盛一日。但這時商店仍無正式牌號,來觀前街的顧客原來只知此處是"采芝齋"古董店,故仍順口相互傳呼:到采芝齋買糖去。金蔭芝即順水推舟,把店招正式定為"采芝齋"。此后不久,隔壁王舜卿齒科搬遷,金蔭芝又將店面擴大為二開間的中型商店,并把店務交給長子金憶萱主管。傳說在清光緒年間,采芝齋正走向興旺之時,慈德太后有病,經宮內太醫(yī)久治無效,蘇州織造局選派蘇州名醫(yī)曹滄洲進京為太后診脈。曹除開列處方外,并將隨身攜帶的采芝齋貝母糖貢奉慈禧助藥,食后病情好轉,貝母糖就從此被列為貢品,蘇式糖果因此身價百倍。金蔭芝自制一塊四周雕有龍形黑底金字"貢糖"的牌子,掛在店門口,從此名聲大噪。蘇州城里到處流傳著"采芝齋的秘制貢糖,治愈太后病”的神奇說法。采芝齋貢糖能治太后病的說法名聞遐邇后,金蔭芝趁勢在宣傳商標上大做文章。他專門請畫家繪制"采芝圖"作為商標。圖案以一老翁手持拐杖,上山采藥,提籃中裝著靈芝仙草,另一老翁肩掛葫蘆,暗示內裝靈丹妙藥,意味著采芝齋的糖果、蜜餞有藥療作用,常食可保健康長壽。從此,采芝齋是"半爿藥材店"的說法又流傳于吳地。 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蘇式糖果,也在以采芝齋為代表的蘇州糖果行業(yè)中開始形成。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蘇州糖食果公所創(chuàng)建時,金蔭芝被推選為職監(jiān)。采芝齋資力日益雄厚,家業(yè)宏大。金蔭芝恐今后子孫輩為采芝齋的產權發(fā)生爭執(zhí),故生前立有遺囑,明確長孫金宜安為采芝齋經理和"采芝齋"招牌的所有權者。金蔭芝第三代各立門戶后,他們在觀前街先后開設了悅采芳分店、廣芝齋和采芝春,在上海開設了悅采芳和采芝齋糖果店,在常熟開設了采芝齋。兄弟之間為立業(yè)發(fā)家,在營業(yè)上的競爭和對"采芝齋"金字招牌的爭奪日趨激烈。1936年金宜安曾任吳縣茶食糖果同業(yè)公會主席。后因兄弟之間引起訴訟,耗資可觀,加上住房遭受火災和上海悅采芳分店被妻弟卷走巨款,精神上遭受很大創(chuàng)傷,終日悶悶不樂,后于1942年去世。20年代采芝齋糖果炒貨已聞名全國,到蘇州旅游者和蘇州人作客他鄉(xiāng)都要帶一些饋贈親友。在蘇州的外國傳教士和教會學校、醫(yī)院的外國人也作為稀罕之物買一些回國。30年代天津口岸的商人來蘇采購采芝齋糖果瓜子運銷國外。40年代香港同順興和三陽商號從上海采芝齋進貨,持續(xù)經銷多年。50年代上海、蘇州外貿部門有計劃地組織出口采芝齋糖果。采芝齋自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設攤起,至解放前的四代相傳,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不少具有民族和蘇州地方特色的名牌產品。如糖果類有松粽糖、玫醬糖、脆松糖、脆桃球、軟松糖、薄皮糖、輕松糖、重松糖、輕桃糖、杏仁糖、蛋黃花生、清水山楂糕、玫瑰醬等,炒貨類有香草西瓜子、玫瑰西瓜子、椒鹽榧子、椒鹽胡桃等,清水蜜餞類有白糖楊梅干、九制梅皮、玫瑰半梅、九制陳皮等共一百十多個品種。其中,金黃松脆的脆松糖、潔白清香的輕松糖、甜肥軟糯的軟松糖,是蘇式糖果的代表,內含松子仁有益肺補氣功效。香甜松脆的脆桃球,內含去衣核桃仁有潤肺止咳作用。鮮紅透明的清水山楂糕,有降低血壓作用?;ㄏ惴曳嫉拿倒遽u有散瘀止痛作用。甜咸適口的椒鹽胡桃,有補氣養(yǎng)血作用。味美可口的白糖楊梅干、九制梅皮、九制陳皮等,有健胃消食作用。其他著名產品如炒貨品種粒粒鳳眼,殼薄仁厚的玫瑰,奶油西瓜子,都以"凈、小、香"著稱,有生津潤腸作用。采芝齋的經營特點是前店后坊,其好處是適應性強,食用安全,產品新鮮,顧客常能買到出爐不久的糖果、瓜子。采芝齋從選料到制作,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原料選購于著名產地的上等果輔料,統(tǒng)貨進行篩選揀剔,分清檔次,符合用料要求,保持色、香,不使變質;投料生產工藝精細,如明貨糖果采用提漿法,砂貨糖果采用人工發(fā)砂法等,從而保證產品質優(yōu)味美。解放后,早在1953年,采芝齋店內就建立了黨支部,在企業(yè)內部加強了經營管理,推動店主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服務對象由原來少數(shù)人轉為面向大眾。1954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以采芝齋的脆松糖、輕松糖、軟松糖招待國際友人,蘇式糖果享譽世界。1958年,采芝齋糖果出口200箱;1959年,出口 50箱。 1963年,香港為拍攝《兩姐妹》 電影,曾來采芝齋拍攝過鏡頭。1978年,墨西哥總統(tǒng)來我國訪問,在蘇州吃了采芝齋的軟松糖,贊不絕口。"文革"期間,采芝齋的"金字招牌"曾被砸掉,店名改為"紅旗商店",前店后坊的傳統(tǒng)特色也被取消。幾經周折,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 全會后,1979年重新恢復店名和前店后坊。1984年,采芝齋擴建了1020平方米面積的營業(yè)大樓。 1986年,后坊也建成1229平方米的樓房。百年老店得到了新的發(fā)展。近年來,采芝帶又將蘇式糖果采用新式糖果流水線自動包裝,并袋裝成"采芝齋松子喜糖",印有"同治始創(chuàng),百年老店"和采芝圖,還印賀詩一首:"松子萬年代代傳,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花生落地常生果,核桃和合百年好。"既簡介了采芝齋傳統(tǒng)蘇式糖果,又致意吉祥好合,因此深受大眾喜愛。在1996年上海商品交易會上,蘇州采芝齋參展的傳統(tǒng)產品粽子糖、松子糖、芝麻薄脆、玫瑰瓜子、脆梅和蘇州食品廠的鹵汁豆腐干非常搶手,一些上海顧客品嘗之后連聲贊道:"是正宗的蘇州采芝齋產品,味道不錯。"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