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搏擊俱樂部》

更新時間:2016-05-13本文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一切的破壞行動,都是主角人格分裂后的天才般的潛意識也就是被形象化后的泰勒,在飛機上他幻想自己被炸死了,然后重生另一個不羈的自己,整部片子就是在死與重生之間所主導(dǎo)的,而知道這一切的一切,但又對這一切的一切都迷惑的。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事有多恐懼,才逐漸清醒過來,但是他還是沒法擺脫泰勒,那個本不存在,但又像就皮癬一樣粘在自己腦子里的“人”。直到他朝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當(dāng)然迷糊中射偏了點,沒事,但是潛意識里的泰勒卻被“打死”了。那個樓沒有炸。電影一開始就講明了。鏡頭從樓上窗戶往下移進車里時,車里炸彈只有電流聲。后來鏡頭平移到其他建筑物的炸彈時,能聽見滴滴的倒計時聲。炸彈線確實拔了。在美國總統(tǒng)選舉時,相傳有這么一種暗示手法。候選人A通過電視廣告攻擊候選人B,這種攻擊內(nèi)容相當(dāng)講技巧,不是潑婦罵街。其中一種手法是,在播放競選廣告時,畫面中夾雜了一些人眼看不見大腦卻能感覺到的隱藏畫面。因為有聲電影是沒秒過片24個畫面,這種速度符合人的視覺特性。如果這24個畫面中有3格是其抹黑對方的畫面,利用人的視覺殘留的特性,觀眾的視覺中好像沒有看到這個畫面,可是大腦卻'看到'了。通過不斷播放,不知不覺中把一些信息植入觀眾的意識中。有時選民對另一個候選人沒有好感,卻說不出原因,就是反感。 而電影中布拉德皮特給愛德華諾頓講的那個貌似和電影關(guān)系不大的關(guān)于香煙烙點的段子也正是因為如此。電影中也用了這個原理,在4:07、6:19、7:34、12:37、結(jié)尾大廈倒塌時也都出現(xiàn)了一閃而過的畫面。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