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方面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6-03-16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
  首先回答你的具體問題,鏡頭的成像效果(具體參數包含分辨率,也可以用銳度來形容,簡易的說就是清晰程度,還有色彩的飽和程度等等)在不同的光圈值下是不同的,而且是非線性的,但總體趨勢還是光圈越小銳度越高,你說的在小范圍內變化人眼是不易分辨的(專業(yè)軟件可以分析出分辨率等),還有當你的光圈增加將伴隨景深的減小,簡易的說就是作品里“清晰”圖像范圍的大小,景深越大清晰的范圍越大。以下就是一些對你有幫助的技巧  選擇光圈(f值)  鏡頭孔徑 準 則 50mm f/2鏡頭  最大孔徑 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照明。具有最小的景深。就結像技師來講是該鏡頭最差的一檔 f/2  較最大孔徑 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景深淺,有助于使背景離開焦點,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 f/2.8  較最大孔徑小二至三級 具有該鏡頭最佳的結像質量。比上述較大的孔徑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圍,以便當照明情況較最佳狀態(tài)稍差時獲得合適的曝光量,例如多云的天氣或者在陰影處。 f/4和f/5.6  較最小孔徑大二級 具有中等(適度)的景深。適用于戶外日光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 f/8  較最小孔徑大一級 具有很大的景深。適合于戶外日光照明條件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 f/11  最小孔徑 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損失極輕微(應歸于光學原因)。當最大景深顯得重要的時候,這種由于孔徑小而產生增大景深的益處,在價值上顯然超過其幾乎察覺不出的清晰度損失的缺點?! 】扉T速度 準 則  B門 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快門開啟時間的長短由按下快門按鈕的時間來控制。適合戶外夜間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攝。如拍攝焰火、閃電……及記錄夜間由移動照明形成的條紋圖案(如行駛著的汽車燈)?! ?和1/2秒 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適合在暗淡照明情況下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或攝影燈照明)。適合拍攝無生命的物體和穩(wěn)定不動的被攝體?! ?/4秒 使用相機支架。這是適于拍攝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門速度。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wěn)定的被攝體?! ?/8秒 使用相機支架。對于在限定范圍內拍攝成年人比用1/4秒快門速度時更好。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wěn)定的被攝體。  1/15秒 使用相機支架。當相機上安裝標準鏡頭或者廣角鏡頭時,如在曝光時相機能握持得相當平穩(wěn)的話,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機進行拍攝。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 ?/30秒 這檔快門速度是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并在該相機上配以標準鏡頭或廣角鏡頭時,被推薦的最慢快門速度。為了獲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機必須握持的極平穩(wěn)。這檔快門速度適合大多數現場光攝影。適合在多云天氣或陰影處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 ?/60秒 這檔快門速度適于照明條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氣、在陰影處等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用。對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來說,該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較明亮的現場光照明的場所也使用這檔快門速度。使用這檔快門速度,相機意外地受到震動而使拍攝失敗的情況要比使用1/30秒快門速度時來得少些。適用于單反相機的閃光燈同步。  1/125秒 這是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最好的快門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況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產生很好的景深。使用這檔快門速度,能使來自相機本身的微弱震動減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動作,如走動著的人,兒童的游戲或是自由活動著嬰孩。對于手持相機并安裝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鏡頭進行拍攝,該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險性。這檔快門速度被推薦用于某些單鏡頭反光拍照機使用閃光燈拍攝?! ?/250秒 適合抓住一般速度的運動體,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動著的人、游泳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在一定距離外奔跑著的馬、檢閱活動、奔跑著的小孩、帆船、棒球運動、以中等速度比賽的足球運動員。當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動作的時候,可以在戶外日光照明情況下用這檔快門速度,以使相機的震動程度減至最小。適合于手持相機安裝上250mm焦距鏡頭進行拍攝?! ?/500秒 適合抓住運動速度較快的動體,例如中等距離外的運動員、奔跑著的馬、跳水運動員、快速騎駛著的自行車運動員、行駛著的轎車或跑動中的籃球運動員。這檔快門速度能用來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動體?! ?/1000秒 是抓住快速動體的最佳速度。如賽車、摩托車、飛機、快艇、野外和體育場內的比賽項目、網球運動員、滑雪運動員及高爾夫球運動員。因為使用該快門速度時需用比其他快門速度時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這是手持相機安裝上400mm以內焦距的長焦距鏡頭進行拍攝時極好的快門速度?! 啴斔沟膮^(qū)域曝光理論 美國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的區(qū)域曝光理論,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攝影科學的基本理論之一。亞當斯在他所寫的《負片與照片》一書中對此曾作了詳盡的表述。他所介紹的方法雖然較為復雜,然而是極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甚至是初學攝影者也能像經驗豐富的老手一樣,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能預料到最終獲得的照片是什么模樣。只要掌握了這種方法,攝影者就會學會分析景物,肘景物進行更為準確的測光,并根據測光的結果作出適當的曝光,從而把對景物的視覺印象忠實地或者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在照片上。 根據亞當斯的理論,黑白照片的色調或灰調可以分為十個“區(qū)域”,由零區(qū)域相紙能夠表現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區(qū)域相紙的底色DD白色。第五區(qū)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據測光表的讀數 曝光而得出來;第三區(qū)域是有細節(jié)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區(qū)域則是有細節(jié)的強光部分。 憑著區(qū)域系統,攝影者便可以頸見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夠根據攝影者心目中的構思去曝光。一個簡易的例子,就是量度陰影部分的光量,為使這部分能夠有更多細節(jié),并將光圈增大兩級;然后量度重要強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區(qū) 域系統理論,強光部分比陰影部分亮了五級,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區(qū)域的話,強光部分便是第八區(qū)域。倘若這是攝影者的構思,便可以馬上進行拍攝。要是想使強光部分有更多層次,攝影者可以縮短底片的顯影時間來減低反差,使第八區(qū)域變成第七區(qū)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陰影部分有更多層次,而這部分又比較明亮部分暗了三級,顯影時便可增加時間以增大照片的對比度,從而使強光部分變得更亮。 當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區(qū)域理論之前,必須進行一些曝光和顯影的試驗,有關的內容較為繁瑣,不再贅述。 下面介紹亞當斯的一幅作品及其拍攝經過,以便對他的這種區(qū)域曝光法能有所了解。 《冬天的風暴》是亞當斯1940年拍攝于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一幅作品。那是12月初的一天。風暴最初夾雜著大雨,后來雨又變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氣才開始變得清澈。亞當斯驅車來到一個新找到的能夠激起創(chuàng)作靈感的拍攝點,站在這里能看到約塞米蒂峽谷迷人的景色。他立刻架起了8×10相機,裝上121/4英寸的柯達XV鏡頭,對山坡和畫面底部進行了取舍構圖。然后等待云彩在畫面上部形成動人的形狀。為了避免云彩移動時造成影像模糊,曝光對問要求很短。 對于這種景物,如果是用普通的平均讀數曝光,按正常顯影,底片的反差會很低。云彩是灰色的,陽光照射的明亮部分顯得蒼白,而陰影部分則非常柔和c亞當斯運用了區(qū)域曝光法,在拍攝之前他己能預見到最后的照片是外么樣子。于是他對一系列區(qū)域進行了測光。當對點式測光表還未問世。 亞當斯回憶道: “我在測光表正面加一節(jié)管子,把它的視角減少到大約15。左右,當然,我需要用4去乘側光表所測得的任何部位的亮度值。在這一景色中,我可以斷定表現出質惑的最明亮部分的亮度為160燭光/平方英尺,把這一亮度置于七區(qū)。我發(fā)現,右邊最暗的樹所具有的亮度測光結果是3燭光/平方英尺落在一區(qū)。由于樹林掛有一層薄雪,它的平均亮度落在二區(qū)和三區(qū)。除了呈箭頭狀的明亮瀑布之外,最明亮的部分要算是云彩了。我估計瀑布的亮度大約有500燭光/平方英尺。為了提高樹木的亮度,我本來可以使曝光增大2倍到4倍,但是這樣可能會失去我認為照片會表現出來的某種透明的光亮感。鑒于對底片進行的這種最低的曝光,顯影是要比正常區(qū)域提高一區(qū)。這就使得本來位于七區(qū)的高亮度達到八區(qū)的亮度標準,并且各種明暗層次會普遍顯得明快。” 沖印出的底片保留了亞當斯所要反映的信息,經過在暗室中進行的某種程度的遮擋和加光,獲得了一張十分生動的照片。這就是當時在他眼前的景色的忠實再現。 亞當斯在總結他運用區(qū)域曝光法的拍攝實踐時說過:“我發(fā)現,如果我小心遵照區(qū)域系統所提供的各種精確性,對預想的影像進行積極的想象,我拍出的效果幾乎老是令人滿意的,至少從技術上講是這樣。但是,簡易的計算錯誤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嚴重的,例如,忘記把鏡頭接圈或濾光鏡因數考慮進去。應當記住,萬一在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拍攝失敗,每張照片的曝光記錄,其中應當包含曝光細節(jié)以及顯影指示,都可以作為診斷時的參考。”  “區(qū)域曝光法”是一種理解曝光和顯影、并且能事先想象出曝光和顯影效果的體系,被攝體的各亮度區(qū)都能分別同曝光區(qū)域聯系起來,它們依次近似于最后照片上的各種灰的色調值,在彩色照片中等同于各種色彩所體現的不同色彩亮度。這樣,仔細的曝光和顯影步驟可以使攝影者控制底片的密度和照片的相應亮度值,從而會按照想象的最后影象再現出被攝體的具體部分?! 啴斔拱驯粩z體所包含的各種不同的亮度范圍分成11個區(qū)域(而不是我在樓下說的10個區(qū)域),他們分別是從0到10區(qū),0-3區(qū)為低調,4-6為中間調,7-10是高調。中灰色調的5區(qū)為曝光范圍的中區(qū)。在運用區(qū)域系統時,幾乎老是首先把中灰景物的亮度放在曝光范圍的5區(qū)上,于是其他各種亮度就分別落在其他區(qū)域上。如果出于某種需要,想把景物的中間色調表現得更深一些,那么就可以把它的亮度放在4區(qū)上,這樣景物上的其他部分都將降低一個區(qū)域,拍出的照片也將整個地降低一個色調。從本質上講,我們可以將任何一個亮度值放在任何一個區(qū)域上,這樣可以決定相機的曝光量,然后我們測出景物上其他部分的亮度,而這些亮度各以一級曝光量的區(qū)別落在其他區(qū)域上,由此可見,掌握被攝體亮度與區(qū)域系統的關系就能讓我們在觀察景物階段預見到拍攝效果?! ≡谂臄z紅色花卉時,陽光f16法把花朵的紅色部分(在黑白照片上體現為較深的灰)放在了曝光的中間區(qū)域,實際上等于把照片的整體亮度降低了一檔至兩擋,這樣底片看起來似乎有點曝光不足,但紅色花卉的本身相對于照片上其他景物卻獲得了更好的體現,尤其是適當地運用光線去勾勒被攝體時就要比單純運用測光表進行曝光獲得了更生動的影象?! ?區(qū):全黑色。亦稱基調黑色?! ?區(qū):幾乎黑色。暗淡光線下的陰影。未照亮的室內空間,大多數情況下,影調與0區(qū)相同?! ?區(qū):灰黑。僅僅能暗示表面質地?! ?區(qū):黑灰。有表面質地化的影子,黑色的紋路和組織結構清晰可見,暗色紋路其質地很清楚?! ?區(qū):暗灰。暗色調的“黑”皮膚(如非洲人)。暗色樹葉,風景或建筑物的影子?! ?區(qū):中灰。18%灰色。暗色調的“白”皮膚,亮色調的“黑”皮膚,風化的木頭,明亮的葉子,晴朗天空中最深的藍色?! ?區(qū):淺中灰。一般高光的“白”皮膚,明亮陽光照射中的雪景上的影子。  7區(qū):淡灰。蒼白的“白”皮膚,陽光下的人行道,可見淡色織物的表面質地?! ?區(qū):微灰。幾乎為白色,看表面尤如平光中的白雪或白墻上的日光?! ?區(qū):不能表現質地的純紙白。明亮陽光下的雪,也叫基調白色?! ∮罢{區(qū)域系統如何在拍攝中運用?先看兩個例子。  1、拍攝樹陰下較白皮膚的女孩,用相機近距離對面部點測光,相機建議用1/125快門,f5.6。按拍照機測光原理,這樣的測光是以18%為參照,如果按照這樣的參考值曝光,所表現的皮膚相當于5區(qū),但均勻的“白皮膚”應該在6區(qū),在影調區(qū)域系統中,為了使影調精確,以適應6區(qū),應加1EV,如相同快門下用f4?! ?、拍攝陽光下白雪覆蓋的田野。相機測光系統對白雪測光的數據為快門1/500,f16,如果按照這個參考曝光,會獲得5區(qū)的畫面,雪是灰色的,如果要獲得9區(qū)的色調,需要曝光加4EV?! ⊥ㄟ^以上兩個例子,相信大家對影調區(qū)域系統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再通過一個例子來研究一下場景影調的范圍。例如拍攝一個石頭雕像,相機測光系統在相同的快門條件下分別對雕像的陰影區(qū)和高光區(qū)測光,參考值分別為f2.8、f16,可以設想一下,要表現最深的細節(jié)在那里?應該選擇那個區(qū)域?如果選擇陰影區(qū)為2區(qū),則曝光要減3EV,即光圈f8。在看一下高光區(qū),高光區(qū)顯示為f16,實際拍攝為f8,高出2EV,則拍攝實際影調為7區(qū)。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