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佳能相機的發(fā)展史

更新時間:2016-03-14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佳能的中國事業(yè)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從最初的技術合作到今日的獨資建廠,經歷了多種經營模式的探索。經過20多年的不斷努力,佳能在中國已擁有照相機、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掃描儀、投影儀等多個產品部門,近幾年正積極向耗材及醫(yī)療器械等新領域開拓。1979年,鄧穎超訪問佳能公司,提出支援中國精密工業(yè)的要求。翌年,即1980年,時任社長賀來龍三郎先生對北京進行了友好訪問。中國政府與佳能株式會社高層領導人的互訪,為佳能株式會社的在華事業(yè)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佳能株式會社對華投資也由此正式拉開序幕。隨后,1984年先后與湛江市復印機工業(yè)公司、與天津復印設備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合作國內組裝生產合同。而對中國的投資則始于1988年與北大方正合資設立北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989年與1990年,佳能在中國分別投資設立了大型獨資企業(yè)——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及佳能珠海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yè)的產品均為100%出口,承擔著向世界市場提供佳能產品的使命。1994年,總公司將中國市場的管理工作移交給佳能香港有限公司管理。至1995年止,佳能對中國事業(yè)的展開還是局限于生產領域,其僅僅作為佳能公司的一處生產基地而存在。隨著亞洲經濟的增長,亞洲在佳能業(yè)務計劃中的地位日趨重要,1995年佳能公司制定的“亞洲占有率10%的計劃”該計劃要求,將除日本以外的大洋洲及亞洲的銷售額增加到全球銷售總額的10%,同時佳能公司逐漸認識到中國這個潛在巨大市場的重要性,修正了對中國事業(yè)發(fā)展的長期戰(zhàn)略。同年,在上海獨資設立了佳能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東莞合資設立了廣東聯(lián)合光學儀器有限公司。佳能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提供中國市場佳能產品售后服務用配件的零配件中心,設在浦東外高橋保稅區(qū)內,使得中國市場所需求的零配件得到更快、更及時的供應。改變了過去通過有進口權的中國貿易公司進口零配件時,到貨期長、供不應求的局面。接著,為了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力量,于1997年在中國成立了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為現(xiàn)地法人,其自成立之日起,便代替佳能總公司負責今后對中國開展的所有投資業(yè)務。 1997年,佳能中國有限公司投資與天津復印設備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了天津佳能有限公司。由原來的技術合作方式,改為直接投資辦廠,從而完善了在中國市場的復印機生產銷售體制。1998年,按10年合資合同之期限,圓滿結束了與北大方正北京大學合資的北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合作。并于當年由佳能中國有限公司重新投資,再次與其合資設立了軟件開發(fā)公司北京北佳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使佳能公司對中事業(yè)的展開又增加了研究、開發(fā)的內容。2001年,佳能耗資1億美金在江蘇投資的第一個生產性項目——蘇州工廠落戶蘇州新區(qū),主要生產復印機和軟件,這是佳能在全球投資建成的最大的工廠,也是佳能進入中國20多年來最大的一筆投入。同時還設立了佳能中山辦公設備有限公司。2002年,設立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對所投資企業(yè)生產的產品開始內銷,此時佳能將亞洲營銷總部遷往北京。2003年,佳能逐步注冊成立了包括北京、天津、沈陽、大連、濟南、西安、上海、武漢、南京、杭州、鄭州、廣州、成都、重慶、深圳在內的15家分公司,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銷售及服務網(wǎng)絡。佳能產品旗艦展廳“佳能影像廣場”在北京宣布開業(yè)。并在北京建立全國除港、澳、臺地區(qū)統(tǒng)一熱線中心。2004年佳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在京建立。2004年4月29日,經合資雙方友好協(xié)商,北京北佳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進行了股權變更,成為由佳能中國有限公司100%出資的外商獨資企業(yè),并更名為佳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繼續(xù)匯集中國優(yōu)秀人才,致力于研究開發(fā)國際水準的軟件產品,首次自營進口貨物入庫儀式在廣州舉行。至此,佳能中國可以直接進口和銷售境外產品。此外,佳能中國有限公司還對廣東聯(lián)合光學儀器有限公司進行了股權變更;對佳能大連、佳能珠海進行了增資部分的投資。截至目前,佳能株式會社在華投資已累積達10億美元,擁有員工約三萬人。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