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構圖學的規(guī)律與法則研究

更新時間:2016-01-10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xiàn)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xiàn)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xiàn)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局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jù)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tǒng)統(tǒng)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肚迕魃虾訄D》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復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觀者既能看到城內,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橋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橋下的船;既看得到近處的樓臺樹木,又看得到遠處縱深的街道與河港。而且無論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畫焦點透機的方法去畫,許多地方是根本無法畫出來的。這是中國的古代畫家們根據(jù)內容和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的透視方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xiàn)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jīng)驗總結。而對于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干、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于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jīng)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中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于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人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是二者也存在著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尤其是草書,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筆墨二字被當做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曬,經(jīng)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涂,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 以上談的中國畫的特點,主要是指傳統(tǒng)的中國畫而言。但這些特點,隨著時代的前進。藝術內容和形式也隨之更新,并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特別是“五四”之后,西洋畫大量涌入,中國畫以自己寬闊的胸懷,吸收了不少西方藝術的技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xiàn)力。但是,不管變化如何,中國畫傳統(tǒng)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丟掉,中國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該保持并發(fā)揚光大,因為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的體系,它在世界美術萬花齊放,千壑爭流的藝術花園中獨放異彩。中國畫是我們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 中國畫從形式上區(qū)分,大致可以歸納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大類。其中工筆畫的產牛源遠流長,并有過輝煌的成就。1972午春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元前206―公元25年)墓中發(fā)現(xiàn)的漢代帛畫,就顯示出工筆畫的高超水平。在唐代(公元618―907午)以前,工筆畫可以說足中國繪畫的主體。至宋代(公元960―1279午)工筆畫和寫意畫雖然并重,但工筆畫仍然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只是到了元(公元1271―1368午)、明(公元1368―1644年)時期,某些文人畫家崇尚寫意手法,提倡水墨畫而致使工筆畫口趨衰微。然而發(fā)展到了近現(xiàn)代,人們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革新中國畫之后, 工筆畫才逐漸有了轉機,不過中國工筆畫藝術真正得到復興還是在現(xiàn)代。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 國家重視民族藝術,提出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文藝創(chuàng)作方針, 中國畫也隨著整個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進入了―個新的發(fā)展時期。不少畫家在傳統(tǒng)中國畫以及年畫、連環(huán)畫、壁畫等領域中,廣泛地采用廠工筆畫技法,在實踐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出現(xiàn)了如《考考媽媽》(姜燕作)、《西廂記》(王叔暉作)、《大鬧天宮》(劉繼鹵作)、《同歡共樂》(劉文西作)、《玉蘭黃鸝》(于非間作)等優(yōu)秀作品。不過由于畫壇積習甚深,致使工筆畫這一畫種尚未達到人們應有的重視程度。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地才真正迎來了藝術的春天。這時工筆畫藝術才得以顯現(xiàn)出其蓬勃的生機。當今的工筆畫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既有反映古歷史題材或貼近現(xiàn)實生活內容的人物畫, 又有意境清新、別開牛面的山水畫以及牛機盎然、栩栩動人的花鳥畫;畫家們在藝術和技法的運用上也爭相展示各自的特色, 并皆有所創(chuàng)新。更為可貴的足,畫家們在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之中,越來越發(fā)現(xiàn)工筆畫藝術及其技法有著極大的潛能,其表現(xiàn)力之強、適應性之廣,使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必然會有無限廣闊的前途。 藝術反映時代, 當今的工筆畫藝術足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加以創(chuàng)造和革新的,它融進了新的內容和形式,在整體上真正展現(xiàn)出了時代的風采和面貌。這本畫冊正足反映這轉變發(fā)展時期工筆畫的藝術風貌。 中國畫構圖的特點 1.散點透視 2.平面布置 3.隨“意”組合 4.詩書畫印 5.立軸、長卷、扇面、... 構圖,傳統(tǒng)繪畫中稱為章法,現(xiàn)代繪畫中稱為構成,新老觀念雖有不同,但基本含義還是共通的。人生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中,現(xiàn)實世界的時間是流逝的、無限的,空間是三維立體的,無邊無界的;而人的創(chuàng)造物――繪畫,就時間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間而言是二維平面的,有邊界的。這兩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卻又有著最密切的對應聯(lián)系。所謂構圖,就是將無限的立體結構轉換成有限的平面結構。這種轉換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尤其是現(xiàn)代繪畫,這種轉換以純粹創(chuàng)造的外表顯示出來,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聯(lián)系就更為抽象了。
有用 1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