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攝影初學者
補充說明:還沒買相機,要傳統(tǒng)的,各位大俠能否推薦一個呀,價格在300以下的,剛開始學不需要太好的相機,拜托了。
傳統(tǒng)的相機練技術,但難速成。先選擇數(shù)碼相機可以快速入門,對相機會更加了解,在熟練掌握之后,再選擇傳統(tǒng)的相機加以練習,這樣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如果強調效果,數(shù)碼相機更適合初學者;如果強調技術,還是傳統(tǒng)的相機更好些。如果說好,膠片機自然是使用各品牌的頂級產品如NIKONF5或F6CANONEOS-1V等,并且要裝備好相應的附屬設備。數(shù)碼和膠片都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它們的感光元件不同罷了。數(shù)碼好一些,這里的好=簡單、易學。攻技術,一定是機械膠片相機,并且是不帶測光功能的!
如何拍出好照片?
拍照時可用右手拿穩(wěn)相機,左手輕扶相機底部(我們要恭喜那些比較勇健,手的穩(wěn)定度較高的人)。不過現(xiàn)在的相機越做越輕巧,而且有合乎人體工學的設計,握好相機不算吃力,所以一定要拿穩(wěn)啦!還有拍照時,不要讓配件或手指遮住鏡頭及閃光燈喔!另外,按快門時不用使盡吃奶的力,以免功虧一簣。
小心對焦!
選定主體后,將對焦窗口對準拍攝物,調整焦距。注意雙眼相機預視窗(也是對焦窗)和鏡頭不在同一個地方,對象較近時應該先做適當?shù)奈灰?。如果不要將拍攝物置于照片的中央,可先把鏡頭對準拍攝物,輕按快門鈕至一半深度并將手指固定在那個位置,再將鏡頭移至預訂的中央位置,然后再把快門鈕按到底。
注意正確的曝光!
注意光線是否充足。若非要達成特殊效果,盡可能避免逆光拍照,亦即應讓光線照在拍攝物上,拍攝者要站在光線來的方向。人像攝影應使用柔和光源,例如陰天或陰影處。選擇適當?shù)墓馊翱扉T速度,光圈的大小是以數(shù)字表示,數(shù)字越大光圈越小,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進入鏡頭的光線越多。光線不足處就要使用閃光燈,但應注意所使用閃光燈的有效距離,一般閃光燈有效范圍只有叁、四公尺。所以如果不得已非在背光的情形下拍攝,則請利用閃光燈或反光器把主體人物打亮一點。
到底什么是減低紅眼?
只要你曾用閃光燈拍照,毫無疑問的一定碰過紅眼,也就是人的瞳孔變成亮紅色,這是因為瞳孔的擴張所致。在微弱的光線中,瞳孔會放大,讓光線折射進入網膜而反射回相機鏡頭。預防紅眼的方法就是打開相機的防紅眼閃光燈。它所提供的預閃,讓瞳孔縮小,所以第二次的閃光就不會折射進入眼球。另外,當有些光線時,瞳孔會自然縮小而降低拍到紅眼的機率。
請注意景深!
所謂景深,就是當焦距對準某一點時,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圍。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很多人為了要凸顯被拍物,多半選擇小的景深。當然如果你要拍風景,我們就會建議選擇大的景深。
光線的追尋
許多拍照的人并不知道光線擁有各種不同的氣氛。光線隨著一天的時間變動,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甚至地區(qū)環(huán)境而充滿了變化。依賴這些變化即可拍出各種不同的照片。拍照時,只要你多觀察被攝體是如何受光線影響,便能將光線描繪出來拍出好照片。
掌握色彩的魅力
色彩影響整張照片的氣氛。在幽暗的環(huán)境中,色彩的出現(xiàn)帶來了朝氣,讓照片有了受人矚目的焦點。不過,如果色彩運用不當,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例如一張照片中,強烈的對比色彩所占面積太大的話,將會分散或奪走觀看者對主題的注意力。
主題輪廓的塑造
有時候,只取主題的輪廓,影像會更具沖擊力。輪廓是我們辨認被攝體的關鍵之一,當一個人或物的外表細部被移走或減到最低時,輪廓將會更清楚。選擇一個平坦的背景諸如天空,取被攝體的輪廓可以讓主題在沒有干擾的狀況下呈現(xiàn)出來。另外,當相機靠近被攝體,可以簡化復雜的輪廓。
創(chuàng)造立體感
在觀看某些照片時,你是否曾經有一股沖動想要去觸摸照片中的人或物?為何會造成這種反應?常常是因為拍照時,采用了傾斜的惻光,這種光線加強了物體叁度空間的效果,讓原本平面的影像有了立體感。雖然,這種效果聽起來好像充滿許多技術性,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光線如何應用的技巧罷了。
主題質感的強調
要透過相機將一個物體外表的質感,成功的呈現(xiàn)在照片上,關鍵在于是否能把碰觸到物體的真正感覺傳達出來。想要將物體的質感傳達出來,通常是將相機靠近物體拍攝或者采用具有近拍功能的變焦鏡頭,不過如此一來,鏡頭只能容納物體的局部。因此以物體局部質感作為拍攝主題的照片經??梢?,除此之外可加入一些與主題質感有關的趣味和資訊。
主題的發(fā)現(xiàn)與運用
圖案的表現(xiàn)不但能賦予照片一種力量,同時可以表現(xiàn)你想傳達的感覺。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景物都存在著圖案的造形。這些圖案可能是物體外形或色彩重復組成的,也可能是陽光穿透物體之后的光影變化。有時候,一個平常的景物經過局部的取景,依然會產生引人注目的圖案。
記住空間感的營造
為了讓照片上原本以平面呈現(xiàn)的影像,出現(xiàn)空間立體感,可以利用視覺效果的技法達成?!钢本€透視法」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原理為兩條平行線經過無限延伸匯聚在一個點而消失;另一種方法是「尺寸遞減法」,物體離我們越遠看起來越小。此外,「大氣層透視法」也是非常普遍的方法,物體距我們越遠顏色越偏藍。透過這些方法的利用,物體的遠近感產生連帶將影像的空間呈現(xiàn)出來了。
相機的轉動
所有的相機,不論取直的或橫的畫面都可以。水平橫向的畫面有時稱為風景視野,垂直方向有人稱之為肖像視野。不過,這并不代表它們分別只適用于風景或肖像的取景,選擇何種方向的畫面,端賴攝主題的需要而定,城市景觀以高樓著稱可取垂直畫面,強調建結構的高聳,而視野寬廣的自然風景宜采橫的畫面。如果猶豫的話,可在按下快門前,透過觀景窗觀察,決定究竟是取何者。
變換觀景的位置與角度
鏡頭的位置與角度的選擇,對一張簡單的照片會產生戲劇化的影響。在按下快門之前,嘗試繞著拍攝對象移動,然后,不斷的透過觀景窗察看相機向左向右或者前進后退時,景物的變化。而鏡頭向上或向下傾斜也會讓平常看來平凡無期的景物有了更有趣或不尋常的面貌。
繞著主題拍!
當碰到一個前所見的景觀時,不要只在你初次認為不錯的方位上拍攝,應該多花點時間,在它的四周走走看看是否能找到更令人興奮或注目的角度。有時候,只要將鏡頭向左或向右輕輕一移,原本阻礙視線的前景便不見了,可能出現(xiàn)令人眼睛一亮的畫面。切記,經常透過觀景窗,檢查每一個角度的構圖,必然會有收獲。
隨時帶著備用電池
建議你一定要準備一個全新的電池預。因每一臺相機在全新電池下可拍張數(shù)都不同。還有你的拍照環(huán)境,讓閃光燈閃的次數(shù)及頻率都不同,所以最好隨時準備新電持以供備用。
盡量保持畫面簡潔
有時候,當你打算要省略照片中的某些東西時,也就意味著你決定要將什么東西納入畫面。雖然這不是黃金定律,但如果一張照片包含了太多搶眼的東西,整個畫面看起來會非常奇怪。所以,在按下快門之前,要小心確定觀景窗內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合乎畫面構圖的要求,如果沒有,就重新取景,讓整個畫面單純化。
了解何謂視覺的引導
一張構圖良好的照片,時常不費力氣的就能引導觀者的視線,從畫面的一部份,最后落在主題的所在。所以,在拍照時,要善于利用場景中物體的特性與關聯(lián),安排視覺導引,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而場景中連接不同物體間的通道,或者不同物體間的位置變化所創(chuàng)造的形狀,甚至是物體間重復的色彩與色調等等的特性,都是制造視覺引導的好材料。
景框的運用使你變得專業(yè)
利用照片中的景物,在邊框中再制造一個景框,是專業(yè)攝影家提高照片沖擊力的技巧之一。如此景框的取材,有人利用現(xiàn)成的門廊或是窗戶等,也有人藉著模特兒的頭發(fā)或手臂的擺放,使人將注意力投放在模特兒的臉上,達成景框的效果。不管如何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能強調出影像中的特別部分。
巧妙安排主體的位置
確定主體所擺放的位置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特別是,畫面中還包括其它的景物時,那時還得考慮景物與主體的關系。因此,按下快門前,你得花時間從觀景窗中,注意主體的背后,還有哪些景物。然后,經由相機位置的改變,選擇所欲呈現(xiàn)的效果。每當相機的位置一調整,景物與相機的距離會隨之改變,每次距離改變,出現(xiàn)在觀景窗的前后各個景物,其影像的清晰度也會有所改變,就是你選擇的依據(jù)。
挑戰(zhàn)人像
大家都知道拍攝肖像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保持人物的完整,千萬不要把人物的頭切掉一部分,或者拍全身照實,把腳部的足踝切掉了。然而,除此之外,很少有人會思考一些其它的問題,諸如人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或者人物神態(tài)看起來是否自然或舒適等等。當你指揮被攝者如何站,如何坐,或者應該與背景保持何種關系時,心中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所要表達的是何種類型的照片。這是每個被攝者須有的認知,也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只要攝影者對狀況的掌握有些窘況或無知,馬上就會反應到被攝者的身上最后得到的是一張呆板無趣的照片。當你進行人物特寫的拍攝時,不管是只有臉部特寫或者是胸以上的頭部鏡頭,都需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姿態(tài)。諸如頭部的傾斜,眼睛注視的方向,還有整個臉部的構圖是穩(wěn)穩(wěn)正視前方或是呈動態(tài)的對角線等等。這些情況在拍半身或全身照時,或許會受到忽略,但在拍特寫時,可是輕忽不得。通??梢淮闻臄?shù)張不同姿態(tài)的照片,再從中選擇最佳者。
動感的構成
所有的攝影者如果想要將快速移動的動作凍結成畫面,不是利用閃光燈瞬間爆出的閃光,就是利用高速度的快門效果。這些影像并不是完全清晰,但這些由相機移動或者被攝體移動所造成的模糊感,正是創(chuàng)造影像動感的來源。
善用相機的閃光燈
如果你拍照的地點空曠而陰暗,如教堂、博物館或演講廳等,千萬不要期待隱藏式的閃光燈或外加于相機上的閃光燈,能解決所有遭遇到的光線問題,它們所發(fā)出的光線太弱了。因此,你應該將拍攝的主題設定在空間內的小細部,如單獨的展覽品或建細部。它們才是你的閃光燈所能照顧的范圍?,F(xiàn)在,這里所呈現(xiàn)的照片,說明如果充分了解閃光燈,閃光燈同樣是一個能夠應用自如的光源。
如何拍出好照片?
拍照時可用右手拿穩(wěn)相機,左手輕扶相機底部(我們要恭喜那些比較勇健,手的穩(wěn)定度較高的人)。不過現(xiàn)在的相機越做越輕巧,而且有合乎人體工學的設計,握好相機不算吃力,所以一定要拿穩(wěn)啦!還有拍照時,不要讓配件或手指遮住鏡頭及閃光燈喔!另外,按快門時不用使盡吃奶的力,以免功虧一簣。
小心對焦!
選定主體后,將對焦窗口對準拍攝物,調整焦距。注意雙眼相機預視窗(也是對焦窗)和鏡頭不在同一個地方,對象較近時應該先做適當?shù)奈灰?。如果不要將拍攝物置于照片的中央,可先把鏡頭對準拍攝物,輕按快門鈕至一半深度并將手指固定在那個位置,再將鏡頭移至預訂的中央位置,然后再把快門鈕按到底。
注意正確的曝光!
注意光線是否充足。若非要達成特殊效果,盡可能避免逆光拍照,亦即應讓光線照在拍攝物上,拍攝者要站在光線來的方向。人像攝影應使用柔和光源,例如陰天或陰影處。選擇適當?shù)墓馊翱扉T速度,光圈的大小是以數(shù)字表示,數(shù)字越大光圈越小,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進入鏡頭的光線越多。光線不足處就要使用閃光燈,但應注意所使用閃光燈的有效距離,一般閃光燈有效范圍只有叁、四公尺。所以如果不得已非在背光的情形下拍攝,則請利用閃光燈或反光器把主體人物打亮一點。
到底什么是減低紅眼?
只要你曾用閃光燈拍照,毫無疑問的一定碰過紅眼,也就是人的瞳孔變成亮紅色,這是因為瞳孔的擴張所致。在微弱的光線中,瞳孔會放大,讓光線折射進入網膜而反射回相機鏡頭。預防紅眼的方法就是打開相機的防紅眼閃光燈。它所提供的預閃,讓瞳孔縮小,所以第二次的閃光就不會折射進入眼球。另外,當有些光線時,瞳孔會自然縮小而降低拍到紅眼的機率。
請注意景深!
所謂景深,就是當焦距對準某一點時,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圍。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很多人為了要凸顯被拍物,多半選擇小的景深。當然如果你要拍風景,我們就會建議選擇大的景深。
光線的追尋
許多拍照的人并不知道光線擁有各種不同的氣氛。光線隨著一天的時間變動,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甚至地區(qū)環(huán)境而充滿了變化。依賴這些變化即可拍出各種不同的照片。拍照時,只要你多觀察被攝體是如何受光線影響,便能將光線描繪出來拍出好照片。
掌握色彩的魅力
色彩影響整張照片的氣氛。在幽暗的環(huán)境中,色彩的出現(xiàn)帶來了朝氣,讓照片有了受人矚目的焦點。不過,如果色彩運用不當,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例如一張照片中,強烈的對比色彩所占面積太大的話,將會分散或奪走觀看者對主題的注意力。
主題輪廓的塑造
有時候,只取主題的輪廓,影像會更具沖擊力。輪廓是我們辨認被攝體的關鍵之一,當一個人或物的外表細部被移走或減到最低時,輪廓將會更清楚。選擇一個平坦的背景諸如天空,取被攝體的輪廓可以讓主題在沒有干擾的狀況下呈現(xiàn)出來。另外,當相機靠近被攝體,可以簡化復雜的輪廓。
創(chuàng)造立體感
在觀看某些照片時,你是否曾經有一股沖動想要去觸摸照片中的人或物?為何會造成這種反應?常常是因為拍照時,采用了傾斜的惻光,這種光線加強了物體叁度空間的效果,讓原本平面的影像有了立體感。雖然,這種效果聽起來好像充滿許多技術性,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光線如何應用的技巧罷了。
主題質感的強調
要透過相機將一個物體外表的質感,成功的呈現(xiàn)在照片上,關鍵在于是否能把碰觸到物體的真正感覺傳達出來。想要將物體的質感傳達出來,通常是將相機靠近物體拍攝或者采用具有近拍功能的變焦鏡頭,不過如此一來,鏡頭只能容納物體的局部。因此以物體局部質感作為拍攝主題的照片經??梢?,除此之外可加入一些與主題質感有關的趣味和資訊。
主題的發(fā)現(xiàn)與運用
圖案的表現(xiàn)不但能賦予照片一種力量,同時可以表現(xiàn)你想傳達的感覺。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景物都存在著圖案的造形。這些圖案可能是物體外形或色彩重復組成的,也可能是陽光穿透物體之后的光影變化。有時候,一個平常的景物經過局部的取景,依然會產生引人注目的圖案。
記住空間感的營造
為了讓照片上原本以平面呈現(xiàn)的影像,出現(xiàn)空間立體感,可以利用視覺效果的技法達成?!钢本€透視法」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原理為兩條平行線經過無限延伸匯聚在一個點而消失;另一種方法是「尺寸遞減法」,物體離我們越遠看起來越小。此外,「大氣層透視法」也是非常普遍的方法,物體距我們越遠顏色越偏藍。透過這些方法的利用,物體的遠近感產生連帶將影像的空間呈現(xiàn)出來了。
相機的轉動
所有的相機,不論取直的或橫的畫面都可以。水平橫向的畫面有時稱為風景視野,垂直方向有人稱之為肖像視野。不過,這并不代表它們分別只適用于風景或肖像的取景,選擇何種方向的畫面,端賴攝主題的需要而定,城市景觀以高樓著稱可取垂直畫面,強調建結構的高聳,而視野寬廣的自然風景宜采橫的畫面。如果猶豫的話,可在按下快門前,透過觀景窗觀察,決定究竟是取何者。
變換觀景的位置與角度
鏡頭的位置與角度的選擇,對一張簡單的照片會產生戲劇化的影響。在按下快門之前,嘗試繞著拍攝對象移動,然后,不斷的透過觀景窗察看相機向左向右或者前進后退時,景物的變化。而鏡頭向上或向下傾斜也會讓平常看來平凡無期的景物有了更有趣或不尋常的面貌。
繞著主題拍!
當碰到一個前所見的景觀時,不要只在你初次認為不錯的方位上拍攝,應該多花點時間,在它的四周走走看看是否能找到更令人興奮或注目的角度。有時候,只要將鏡頭向左或向右輕輕一移,原本阻礙視線的前景便不見了,可能出現(xiàn)令人眼睛一亮的畫面。切記,經常透過觀景窗,檢查每一個角度的構圖,必然會有收獲。
隨時帶著備用電池
建議你一定要準備一個全新的電池預。因每一臺相機在全新電池下可拍張數(shù)都不同。還有你的拍照環(huán)境,讓閃光燈閃的次數(shù)及頻率都不同,所以最好隨時準備新電持以供備用。
盡量保持畫面簡潔
有時候,當你打算要省略照片中的某些東西時,也就意味著你決定要將什么東西納入畫面。雖然這不是黃金定律,但如果一張照片包含了太多搶眼的東西,整個畫面看起來會非常奇怪。所以,在按下快門之前,要小心確定觀景窗內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合乎畫面構圖的要求,如果沒有,就重新取景,讓整個畫面單純化。
了解何謂視覺的引導
一張構圖良好的照片,時常不費力氣的就能引導觀者的視線,從畫面的一部份,最后落在主題的所在。所以,在拍照時,要善于利用場景中物體的特性與關聯(lián),安排視覺導引,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而場景中連接不同物體間的通道,或者不同物體間的位置變化所創(chuàng)造的形狀,甚至是物體間重復的色彩與色調等等的特性,都是制造視覺引導的好材料。
景框的運用使你變得專業(yè)
利用照片中的景物,在邊框中再制造一個景框,是專業(yè)攝影家提高照片沖擊力的技巧之一。如此景框的取材,有人利用現(xiàn)成的門廊或是窗戶等,也有人藉著模特兒的頭發(fā)或手臂的擺放,使人將注意力投放在模特兒的臉上,達成景框的效果。不管如何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能強調出影像中的特別部分。
巧妙安排主體的位置
確定主體所擺放的位置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特別是,畫面中還包括其它的景物時,那時還得考慮景物與主體的關系。因此,按下快門前,你得花時間從觀景窗中,注意主體的背后,還有哪些景物。然后,經由相機位置的改變,選擇所欲呈現(xiàn)的效果。每當相機的位置一調整,景物與相機的距離會隨之改變,每次距離改變,出現(xiàn)在觀景窗的前后各個景物,其影像的清晰度也會有所改變,就是你選擇的依據(jù)。
挑戰(zhàn)人像
大家都知道拍攝肖像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保持人物的完整,千萬不要把人物的頭切掉一部分,或者拍全身照實,把腳部的足踝切掉了。然而,除此之外,很少有人會思考一些其它的問題,諸如人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或者人物神態(tài)看起來是否自然或舒適等等。當你指揮被攝者如何站,如何坐,或者應該與背景保持何種關系時,心中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所要表達的是何種類型的照片。這是每個被攝者須有的認知,也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只要攝影者對狀況的掌握有些窘況或無知,馬上就會反應到被攝者的身上最后得到的是一張呆板無趣的照片。當你進行人物特寫的拍攝時,不管是只有臉部特寫或者是胸以上的頭部鏡頭,都需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姿態(tài)。諸如頭部的傾斜,眼睛注視的方向,還有整個臉部的構圖是穩(wěn)穩(wěn)正視前方或是呈動態(tài)的對角線等等。這些情況在拍半身或全身照時,或許會受到忽略,但在拍特寫時,可是輕忽不得。通??梢淮闻臄?shù)張不同姿態(tài)的照片,再從中選擇最佳者。
動感的構成
所有的攝影者如果想要將快速移動的動作凍結成畫面,不是利用閃光燈瞬間爆出的閃光,就是利用高速度的快門效果。這些影像并不是完全清晰,但這些由相機移動或者被攝體移動所造成的模糊感,正是創(chuàng)造影像動感的來源。
善用相機的閃光燈
如果你拍照的地點空曠而陰暗,如教堂、博物館或演講廳等,千萬不要期待隱藏式的閃光燈或外加于相機上的閃光燈,能解決所有遭遇到的光線問題,它們所發(fā)出的光線太弱了。因此,你應該將拍攝的主題設定在空間內的小細部,如單獨的展覽品或建細部。它們才是你的閃光燈所能照顧的范圍?,F(xiàn)在,這里所呈現(xiàn)的照片,說明如果充分了解閃光燈,閃光燈同樣是一個能夠應用自如的光源。

相關推薦
- 2015-12-03我是一個攝影初學者應該如何選擇相機~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