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能看多遠

更新時間:2016-01-08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人類第一座太空望遠鏡,總長度超過13米,質量為11噸多,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公里的軌道上。它大約每10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哈勃望遠鏡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合作,于1990年發(fā)射入軌的。哈勃望遠鏡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的名字命名的。按計劃,它將在2009年被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所取代。哈勃望遠鏡的角分辨率達到小于 0.1秒,每天可以獲取3到5G字節(jié)的數(shù)據(jù)。

由于運行在外層空間,哈勃望遠鏡獲得的圖像不受大氣層擾動折射的影響,并且可以獲得通常被大氣層吸收的紅外光譜的圖像。

哈勃望遠鏡的數(shù)據(jù)由太空望遠鏡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分析處理。該研究所屬于位于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第摩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歷史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構想可追溯到1946年。該望遠鏡于1970年代設計,建造及發(fā)射共耗資20億美元。NASA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負責設計,開發(fā)和建造哈勃空間望遠鏡。NASA高達德空間飛行中心負責科學設備和地面控制。珀金埃爾默負責制造鏡片。洛克希德負責建造望遠鏡鏡體。


升空
該望遠鏡隨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于1990年4月24日發(fā)射升空。原定于1986年升空,但自從該年一月發(fā)生的挑戰(zhàn)者號爆炸事件后,升空的日期被押后。

首批傳回地球的影像令天文學家等不少人大為失望,由于珀金埃爾默制造的鏡片的厚度有誤,產生了嚴重的球差,因此影像比較蒙
有用 36 無用 2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