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50―1.4鏡頭為什么在晚上拍照特別容易糊片同樣開閃光燈的情況下用18―55鏡頭卻沒有這種情況.

更新時間:2016-01-06本文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先嘗試再回答??吹侥愕膯栴}立面去借了17-55/2.8(實在沒有18-55)和自己手上50/1.4出門拍了下。7D機身、光圈優(yōu)先、智能連續(xù)對焦、半夜2點路邊普通光照、ISO手動、拍攝普通走動人物、沒有刻意穩(wěn)定手持正常呼吸。
50/1.4:
F1.4(無閃燈) ISO100 快門自動1/25-1/30,此時無論如何都糊片(這個基本廢話),ISO提高到400、快門提高到了1/100有30%糊片(人物是運動的)。用內(nèi)閃(人物距離3~4米)、前簾同步、ISO100、快門固定1/60此時對焦物體清晰、凝固動作明顯,焦外亮部(路燈)有輕微拖影,快門提高到1/200畫面整體清晰無抖動(這里我們不考慮閃燈對成像好壞的影響了,只講抖片)。改成后簾同步,高于1/80秒背景就比較黑暗,快門低于1/100秒亮部會出現(xiàn)拖影~主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清晰(快門越低光畫效果越明顯)。
無閃燈光圈逐漸一路縮小到F8,快門降低到1秒了--!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怎么都是糊片。ISO怎么提高都沒用了,上腳架也只能拍靜物了。開閃燈、前簾同步畫面主體跟隨光圈縮?。‵4以后)變暗(閃光燈功率可能不足了吧)亮部拖影情況相同畫面整體變暗,改成后簾同步(手動固定快門1秒~1/200秒)主體明亮無抖動(F4后也有變暗)

17-55:(這個恒定光圈測試更有說服力)
F2.8(無閃燈)、防抖開、 ISO100、快門速度自動1/8~1/15,17端拍靜物無抖片,運動人物50%無抖片。55端靜物30%成功,運動物體基本全抖。提高ISO到400,快門速度提高到1/30~55端靜物成功率接進(jìn)90%,運動物體50%上下。開啟內(nèi)閃、前簾同步、ISO100、快門手動,1/60~1/200對焦面從17~55都完整清晰,改成后簾同步~17端低于1/8秒才發(fā)生亮部拖影、55端低于1/30秒出現(xiàn)。
再做了縮小光圈的嘗試,基本成線性改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了。

總結(jié)~你說的情況確實應(yīng)該歸結(jié)于鏡頭防抖功能。光圈的擴大提高了快門速度(F1.4有1/30,F(xiàn)2.8只有1/15,F(xiàn)5.6只有1/8了)但在怎么低照度的情況下任然無法勝任(安全快門),防抖反而效果更好些,55端只需要1/15就能有不錯的成功率。 開閃燈以后同樣因為防抖的關(guān)系,在焦外更容易得到無抖動的明亮部分。同時要畫出光畫效果將變得更困難(要這個效果就關(guān)了防抖哈)。 最后說一句~跑焦可不在我這個嘗試中~樓上有幾位說跑焦~這個可沒人能解決了,樓主自己多嘗試吧。
有用 79 無用 27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