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得老手動定焦鏡頭有什么好的推薦一下
三、都有什么樣的鏡頭可以選擇?原廠頭:Takumar鏡頭:m42K頭和M頭:K卡口A頭:pk-a卡口先來說A頭。A頭可以說是賓得鏡頭的發(fā)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隨著技術(shù)的日臻完善,A頭不但繼承了Takumar時代的成像優(yōu)點,還結(jié)結(jié)實實的做出了一批名頭。除了出于成本考慮帶來的做工相對下降之外,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了,當然,作為手動頭,價格普遍偏高是讓人不爽的,相比其他手動鏡頭,缺乏競爭力(一個普普通通的A50/2可能都要600以上才有像樣的成色)。盡管如此,還是有些值得期待的名頭的。比如價格比杯子還高的A85/1.4和A135/1.8(都在萬元以上),還有超廣角名頭A15/3.5(只見過一例,賣6K)。當然還有那可遇不可求的鉤子A*200/4 macro。這些鏡頭與我們的定位相去甚遠,不理它也罷。再看看K頭和M頭。其實K頭和M頭除了外觀有點區(qū)別,基本上就是改了個名字。K頭上并沒有K的字樣,而是K卡口最初使用時候沒有系列標號的一批鏡頭。后來再發(fā)展下來,出現(xiàn)了M頭,但是無論是結(jié)構(gòu)還是卡口,都沒有大的區(qū)別。按照我對于鏡頭的使用定位,這些頭不及m42方便;成像上比起m42的經(jīng)典結(jié)構(gòu),又沒有很明顯的提升;價格上,好歹是年代近一些的鏡頭,賣家也不愿降身價。所以交易量感覺上不是很大,所以m頭向來是評價較少的。但是它的價格已經(jīng)接近了takumar,遇到了成色較好的還是可以毫不猶豫的拿下的(如果不像我這樣對m42有著某種偏愛的話),畢竟賓得的手動頭里面是沒有弱旅的。最后是大名鼎鼎的Takumar鏡頭了。這些在70年代在歐洲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鏡頭,以其扎實的做工、一流的手感、亮麗的成像征服了無數(shù)愛好者?,F(xiàn)在它征服我們的另一個看點就是價格了,因為有著較大的市場,所以用400~500拿下標頭段的好成色takumar并不難,而700元基本上也可以收到200mm以下段的長焦和28mm以上的廣角了,好成色的。因此takumar系列是我們的主戰(zhàn)場。非原廠頭:德頭和俄頭:幾乎只有m42口可選了德頭比takumar要貴不少,不過也有一些物美價廉的,需要使勁淘。相比其他德頭,蔡司是最物美價廉的了。俄頭便宜很多,也有少數(shù)值得購買的好頭,價格也是一腳深一腳淺,啥價格都有。買俄頭要嚴重看清成色,因為很多俄頭是東北胡亂交易來的,很懷疑是放在秤上賣的,磕磕碰碰的很普遍,灰頭土臉的也有的是。四、Takumar鏡頭先來了解takumar鏡頭的歷史吧。1949年,旭光學的會長松本三郎開始了制作日本人那第一臺單反相機的嘗試。他請到了機身設(shè)計師吉田信行 Nobuyuki Yoshida 和鏡頭設(shè)計師鈴木良平 Ryohe Suzuki (Takumar 鏡頭的設(shè)計者)一同投入單反相機的設(shè)計和開發(fā)。終于在50年,日本第一臺單反 Asahiflex I 誕生了,標配鏡頭就是Kogaku Takumar 50mm f3.5,m37羅口。這是第一支Takumar命名的鏡頭,為了紀念松本的叔父、攝影師梶原琢磨 Takumar Kajiwara 而得名。記住這個歷史時刻吧,因為隨著機身和鏡頭的不斷更新?lián)Q代,Asahi和Takumar席卷了歐亞,極大的推動了單反的發(fā)展,超越了當時盛行的旁軸相機,迅速獲得了極大的市場占有率。1950~1957,最早的Takumar鏡頭,還是L37羅口,銀色,以配合銀色Asahiflex機身。1957年,采取了兼容性最佳的m42羅口,黑銀相間。1958~1959,卡口尾部加了光圈頂針,實現(xiàn)了最大光圈取景。此時的命名為Auto-Takumar。1960年,第一支Super-Takumar誕生了。鏡頭變成全黑色,只有鏡身的最前端有個銀邊。Takumar鏡頭的標志性形狀已經(jīng)成型。黃色的鍍膜,全金屬卻又小巧緊湊毫不笨重的鏡身,舒適的對焦手感,不易粘手印的細膩的鏡身涂層,明快的成像風格,使得這種鏡頭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Super-Takumar,一生產(chǎn)就是10年。1971年,在后期Super-Takumar上試驗SMC鍍膜取得成功后,賓得推出了Super-Multi-Coated Takumar。設(shè)計和外觀上Super Takumar已經(jīng)很完美,所以S-M-C Takumar 直接繼承了前者的一切,只有黃色鍍膜換成了淡淡的彩色7層鍍膜。這是Takumar鏡頭的一個頂峰,成像上絲毫不遜于Super Takumar,還多了SMC鍍膜,做工上沒有絲毫的偷工減料。這種標識的鏡頭是收藏者最夢寐以求的。1972年,僅僅一年之后,賓得就對成本妥協(xié)了,把對焦環(huán)換成了橡膠材料。并冠以SMC Takumar的新標識。我相信它和S-M-C的鏡頭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但是就像看到一個高佻迷人身著晚裝的美女圍著斯琴高娃的綠頭巾一樣,心里別扭得很。1975年,賓得已經(jīng)致力于開發(fā)下一代機身和鏡頭。隨著K卡口的推出,一批新頭涌現(xiàn),Takumar的使命至此終止。同年其他廠商曾經(jīng)給賓得代工做了一些非smc鍍膜的pk口Takumar,做工、質(zhì)量都不是一個檔次,成為現(xiàn)在市場上的混珠之魚目。至此,Takumar25年的輝煌歷史,見證了賓得的輝煌歷史。也許正是這種超越時代的輝煌,麻痹了賓得的神經(jīng),沒有跟上歷史的潮流。不過不可否認的是,Takumar的25年,是世界相機業(yè)從奢侈品轉(zhuǎn)變?yōu)槿沼闷分?,以藝術(shù)品的要求制作鏡頭的理念還沒有被成本徹底沖垮之前的最后一次輝煌了。Takumar,寫成漢字是“琢磨”,takumar鏡頭也的確是精雕細琢的藝術(shù)品。這也是我們可能找到的最具性價比和藝術(shù)性的鏡頭中,最容易出好成色的了。如果說有什么缺憾,我想只能是對焦外的處理不如現(xiàn)在。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和現(xiàn)在的價格,還有什么可挑剔的呢?以下介紹幾個評價率較高的Takumar鏡頭。35/3.5:據(jù)評價,拍攝人物,甚至可以從瞳孔中看到自己。劣勢:30~40mm焦段的自動定焦好頭太多且占有率高,對多數(shù)人沒有購買必要。價格:S-M-C版本600左右可淘到成色還可以的,Super版本少見。50/1.4;當時少有的大光圈,為了保證成像質(zhì)量用了鑭系玻璃,色彩偏黃(因為膠片本身也有色溫問題,所以當時色彩只是投個人所好,沒人追究是否完全真實)。價格:S-M-C版本650左右。55/1.8和55/2:其實是同一支鏡頭。這是市場上最多的鏡頭了,評價頗多,色彩表現(xiàn)力很好,濃郁而清透,在陰天時候優(yōu)勢更明顯。價格:Super版本300左右就能搞到,S-M-C版本400多。135/2.5:這個算得上名頭了,素質(zhì)和東蔡sonnar 135/3.5斑馬版不相上下,光圈更有競爭優(yōu)勢。價格:年初還是1000以內(nèi),最近迅速升溫,基本上較好成色的S-M-C要1500了,炒作因素很大,我打算降溫后再做圖謀。135/3.5:比起2.5,雖然差了一點,但是占著輕便的優(yōu)勢,成像也不錯。性價比好啊!價格:S-M-C版本好成色600拿下,Super版本可500以內(nèi)淘到。其他鏡頭雖然評價率不高,但是我想主要原因是同焦段高性價比的自動頭多,導致占有率不高。但是我相信,任何一款m42的takumar鏡頭都不會讓你失望的。這個可以參考下 很有幫助的 在蜂鳥上看到的轉(zhuǎn)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最近手動頭也漲的厲害啊M50 1.4要700多哎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jié)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