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最簡單的數碼相機照相技巧

補充說明:家用簡單實用就好 高分求真人
更新時間:2015-12-31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攝影作品要抓住讀者的心靈,構圖必須突出主體。好的攝影作品,能夠讓讀者見到她時眼睛一亮,立刻讀懂了作者的思想和意圖,并產生心靈的震撼。這種震撼力哪里來?就是充分突出攝影作品的主體帶來的力量。
  由于攝影作品通常是長方形的,人物或物體處于長方形畫面的中心部位,整個照片會具有一種特殊的穩(wěn)定性。將主體居于畫面的中心,是攝影構圖中用以突出主體的最簡單的方法,也是處理主題的最有效的藝術方法之一。
  但是,在運用這種構圖方法時,因為將主體置于畫面的幾何中心,往往會使照片顯得較為呆板,因此應相當細心地安排被攝主體。當初我初學攝影的時候,就常把被攝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圍的中心,而且畫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樣的空白,結果照片總顯得呆板。經過二年的學習和不斷的練習,了解了構圖法中較為簡單的九宮格構圖法。

  一、 構圖的要點

  將攝影實踐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體的方法,歸納為以下幾種:
  1.將被攝主體放在九宮格的四個交點的其中一個上,并為主體的前方留出較多的空間;
  2.將主體配置在前景中,讓畫面包含足夠大的空間,用空間感突出主體;
  3.用光線強調構圖,使主體顯得亮度最高,用明暗對比突出主體;
  4.主體與背景在影調或色調上有適當的差異,用鮮明影調對比突出主體;
  5. 使畫面中的透視主線向主題中心匯集,用透視中心突出主體;
  6.通過對主體進行精確聚焦,讓次要部分或背景變得模糊和松散,用虛實對比突出主體;
  7.把畫面范圍局限在一個小空間,將對象拍成特寫或接近于特寫的中景,用小空間突出主體;
  8.用角度來強調主體。但應注意不應用極度的俯角或仰角,用角度突出主體;
  9.把主體設置在畫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但周圍或背景盡量簡單而送,這樣讀者的第一注意力便集中到主體上;
  10.將運動物體(有生命的可以運動的物體)放在自然靜止環(huán)境中,用以突出生命或運動主體。

  二、 光線在構圖中的作用

  在攝影學中,光線是攝影作品的生命,是最有效的表現(xiàn)手段,用來充分強調被攝主體。通常下列一些光線條件能夠突出主體的立體形狀、空間感和表面結構:
  1. 暗前景和亮背景。用以描寫被攝主體的空間縱深感;
  2. 暗調體態(tài)的輪廓形狀在淡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繪出來;
  3. 淡色調的體態(tài)在暗色的背景上會顯得很清晰;
  4. 富有表現(xiàn)力的明暗的交替變化,使得被攝主體比較生動地被表現(xiàn);
  5. 物體表面上和諧的影調層次的交替變化,比較適用于描述主體的內涵和深度;
  6. 色彩反差常應用與彩色攝影作品中表現(xiàn)被攝主體。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用來表現(xiàn)春天或夏天的主體,黃色基調中的綠色,用以表現(xiàn)秋天的深廣。

  讀者看照片時,第一視覺焦點往往首先注意在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將此理解為這是趣味中心,也是攝影作品的主體。因此,當被攝主體無奈處于陰影中時,可以采用一下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以突出主體:

  1. 最好的方法是接近被攝體,并想法避開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區(qū)域;
  2. 如果確實辦不到,那么可以用輔助閃光的方法略微提高被攝主體的亮度;
  3. 如果光線反差不太大,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鏡子把外光反射到被攝主體上;
  4. 或者調整曝光組合,使照片曝光過度,即按照陰影部位曝光,促使較明亮部分失去一些層次。這種技巧運用起來比較難,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是解決主體照明不足問題,同時還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三、構圖的方法----調動你的雙腳作最佳構圖選擇

  1.趨近法:發(fā)現(xiàn)題材后,先拍一張,然后再走近些觀察,看看可不可以再精簡些。如果可能的話,再拍一張。再走近一些,看看是否還可以再縮小些取景范圍。如此一步步走近,便往往可以拍到最精練的畫面,而且可以訓練自己的取景構圖能力。

  2.漸退法:當然,有時候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一步步后退來考慮構圖。前者是使畫面精簡.后者則是使畫面更豐富,有更多的現(xiàn)場氣氛。當一步步后退時,畫面容納的影像便越來越多,場面也更大。

  至于什么時候該采用哪種方法,主要看題材的性質、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以及自己的立意如何了。這兩種取景方法是不矛盾的。我們不妨走前去拍幾張,再退后一些拍幾張,印出照片排起來比較,選擇最滿意的一幅放大。人們往往花很多錢去購買攝影器材,以求拍得更好的照片。然而,有時卻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有一種最有用的“器材”,可以改善構圖的最佳工具就在自己身上,這就是自己的雙腳。
  有人買了變焦鏡頭,自以為可以解決邁步之勞,而實際上,用70mm鏡頭在2米處拍攝的照片,與用200mm鏡頭在6米處拍攝同樣的影像,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照片的透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焦距決定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3.環(huán)移法:左右移動,上下移動,或是環(huán)繞著被攝體走走,或抬起或壓下鏡頭,都會發(fā)現(xiàn)整個構圖會有明顯的改變,從而找到最理想的拍攝角度和視點。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是值得的,因為我們可以在任何特定位置上對好角度拍出最佳效果。

  一幅照片,如從視線的高度進行拍攝,它的平靜感甚至會更為明顯。但這樣畫面有點呆板。當你面對一個對稱式的畫面時,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攝,使畫面活躍起來,效果往往會更好。這樣拍攝,能使影像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新鮮感。
  低拍攝點的效果往往更為動人。從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攝,能把物體的高度、力量和對比強調出來,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構圖或類似題材的好辦法。用豎幅畫面,效果將更加明顯。
  從高處向下看物體,觀者是處于有利地位,使物體顯得力量有限。高拍攝點還能產生寧靜的效果,能突出畫面上的圖案,而削弱對比。
  無論是采取高拍攝點或低拍攝點,照相機與垂直平面所成的傾斜度愈大,產生出來的效果就越明顯。。
有用 96 無用 23 我要提問